潘洋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质谱线站科学家,中国质谱学会理事(2012-2016)。主要工作是基于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技术,建设交叉学科实验平台,开展光、热、电诱导的气相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及生命科学研究。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建成气固相催化、生物质热解和质谱成像等实验装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光电离质谱仪器和方法学;2)非均相催化;3)光电离质谱成像。

王占东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主要研究领域为燃烧和大气科学,致力于开展燃烧反应动力学,新型燃烧技术,燃烧和大气自由基反应,燃烧污染物生成机制及防控,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二次气溶胶成分分析及成核机制等研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为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气溶胶质谱、气相色谱-质谱、激光光解离等。

赵龙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于芳香烃相关研究,博士期间研究二甲苯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博士后研究天体环境下多环芳香烃(PAH)的生成机制,工作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开展,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检测方法对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和产物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于2021年作为国家级青年人才引进回国就职。现有研究领域为天体化学,燃烧反应动力学等。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于顶尖学术杂志如自然通讯(Nat. Commun.)、自然天文(Nat. Astron.)、德国应化(Angew. Chem. Int. Ed.)、燃烧火焰(Combust. Flame)等。

张李东
副教授

利用Gaussian和Molpro等理论计算化学软件计算燃烧中重要反应的反应路径,热力学参数等。为燃烧动力学模型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计算数据,为更好地认识燃烧的化学本质提供理论支持。

张凤
副教授

主要从事气相化学动力学理论研究及其在燃烧、大气和天体领域的应用:反应速率理论方法研究;基于理论计算方法构建化石和生物燃料的燃烧动力学模型;极端条件下的燃烧化学动力学;挥发性有机物的大气降解机理等

刘成园
副教授

主要从事光电离质谱分析方法的开发,基于光电离质谱技术在生物质谱成像领域的应用;基于光电离质谱研究食品烘焙过程中化学反应的中间体;基于质谱分析技术研究电化学反应、微液滴反应以及催化反应。

杨玖重
高级工程师

合肥光源燃烧光束线站负责人。 通过与国际前沿研究团队合作,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发展和设计多种实验平台与方法,包括流动管高温裂解装置、射流搅拌低温氧化装置、变压力层流火焰装置、变距离催化反应装置,激光加热装置、燃烧弹火焰传播速度测量装置等,探测燃烧、催化等热化学反应过程关键中间体,验证、发展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

单晓斌
工程师

主要负责原子与分子物理光束线站及实验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许鸣皋
工程师

负责用户实验接待和设计,光束线站及实验设备运行和维护

杨蒙
工程师

管理、维护、研发实验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光束线站日常事务。

科研助理